易学的精神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理,象,数”的三个要点.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引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综罗易学“理,象,数”的明辩.《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辩的作用.但在明辩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经解》中,又说到易学的偏失,很可能会“使人也贼”.
从“理,象,数”的精华来看易学,由乾,坤两卦开始,错综重叠,旁通漫衍,初从八卦而演变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绎,层层推广,便多至无数,大至无穷,尽“精微”之至.
如果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有专长,坤,复,睽,家人,归妹,渐,姤,?,解,蹇,颐,大过,未济,既济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内在交互中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现四次.
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内在交互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每卦各出现十六次.
复由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无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昼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洁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