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起名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起名知识大全 > 周易算命知识 > 安阳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安阳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时间: 2008-05-19 10:37:02 作者: 起名网_丁洪专

安阳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内容摘要:由于"归藏易"年代久远,且已亡佚,归藏易发源何地,众说纷云。本文从有关文献中旁征博引,以不争的事实证明,"归藏易"确有其书,且盛行于殷商时期,是当时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文献,故有"归藏易"又名商易和殷易之说。在此基础上,从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寻找"归藏易"的踪迹,列举了大量的刻录在甲骨上的占卜内容,说明这些内容就是殷商时期的先哲运用"归藏易"进行占卜的案例记录。在殷墟出土甲骨上发现有易卦的数字卦,呈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共三十三卦,且甲骨卜辞的内容呈系统化、广泛化,集中化趋势,并占出土甲骨文的99%,说明甲骨卜辞即是"归藏易"的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有出土文物可考、有文字可证的最早的唯一典籍。因此论证了安阳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Refers to the <GUI ZANG YI> that has long history and it is withers away. There are still some arguments about <GUI ZANG YI> now.
This article can be used to confirm that the <GUI ZANG YI> was exit and very famous in YIN SHANG Dynasty times, which Confirmation from the related literature. So, the <GUI ZANG YI> also called "SHANG YI" or "YIN YI". In this foundation, Seeks the trail from the excavation of JIA GU WEN in ancient YIN Palace of Anyang City, enumerated massively records which has been engraved on JIA GUO WEN, explained these contents were the case record about sage utilize <GUI ZANG YI> to carry on the divine in Shang Dynasty time.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re has digital Gua of YI Gua On the excavation of JIA GU WEN, which presents the odd number for positive, even number for negative, totally 33 ancient divination symbols, also the JIA GU WEN oracle inscriptions of the SHANG Dynasty presents   systematization, widely spread and centralized tendency, and 99% of JIA GU WEN consists of oracle inscriptions. It has proved JIA GU WEN oracle inscriptions is codex of <GUI ZANG YI>, and till now it is the only codex which has been proved by the archaeological founded in Chinese history. Therefore it has proven that Anyang City is the cradle of <GUI ZANG YI>.
 *JIA GU WEN (Inscription on animal bones and tortoise shells)


中国古有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史记"载:“纣囚西伯羑里”、“文王拘而演周易”,使安阳的羑里城成为"周易"的发祥之地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连山易"、"归藏易"年代久远,并已亡佚,"连山易"、"归藏易"发源何地,众说纷云 。近百年来,在安阳殷商古都的殷墟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15万片之多的甲骨文,使殷商"归藏易"初显端倪。本文运用100年来甲骨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结合易学研究,经过认真考证认为,安阳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一、"归藏易"考
"归藏"一书,"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山海经"曰:“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桓谭"新论•正经":“"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王充"论衡"也曾论及,"论衡•谢短"注曰:“"易"有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  杜子春、郑玄也曾注过,郑玄注:“得殷阴阳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归藏"。”又"周礼•春官•太卜"注曰:“"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又注引“杜子春云:‘"归藏"’黄帝易。”",而"汉书•艺文志"未载。"隋书•经籍志"说:“"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孔颖达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贾公彦曰:“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又曰:“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归藏"又号为"坤乾",在卦序上先坤后乾,以坤为首。古代儿童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中也有"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的字句,因此我们认为,"归藏易"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只是现已亡佚,且可考资料不多。所以,从已出土的甲骨文中寻找"归藏易"的一些相关线索,应是目前探索"归藏易"源头的可行之路。
二、"归藏易"即“殷易”,为殷商时期占卜活动的理论根源
1、"归藏易"即“殷易”。郑康成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归藏易"历来有属于“黄帝易”说和“殷易”说。黄帝之时尚无文字,即使有也不过只是简单的符号,不大可能用以记录长篇的语言。而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易”字,该字形表示龟卜中的甲骨龟版和“三兆”的意象,这些当属于“易”的内容。因而该“易”字为殷人所造,所反映的乃殷人龟卜之事,故"归藏易"亦即“殷易”的存在应是可信的。西周时太卜仍在掌握和使用"归藏易",春秋时孔子在殷族后裔的宋国曾征集到“坤乾之书”即“殷易”,说明“殷易”至西周和春秋时仍在流传。它的彻底失传当是在战国乱起和秦火以后。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安阳古称殷地,因此,商代的这个时期称为殷商时期,安阳称殷商古都,历八代十二王,达255年,"归藏易"曾于殷商时期盛行,所以被称为"殷易",其功能主要用于占卜。反之,"殷易"就是当时流传古都安阳的"归藏易"。
2、"归藏易"指导着殷商时期的占卜活动。我国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占卜活动就已经流行,商代是占卜活动极为盛行的时代。当时几乎事无巨细,都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吉凶。近百年来,在安阳殷商古都的殷墟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15万片之多的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占卜活动已经十分普遍和规范。
从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出的甲骨卜辞看,占卜用的材料非常讲究,主要是龟甲、兽骨。龟甲主要用龟的下甲或叫腹甲,有时也使用龟的上甲或叫背甲。兽骨主要使用牛的肩胛骨,也有其它动物如羊、猪的肩胛骨,还发现有鹿角等,这些甲骨都是经过筛选、加工,才使用的。
龟甲的加工,从出土情况看,有的龟甲,整个不动,只要打平即可。有的将龟甲壳从上甲和下甲连接处锯开,使它的平整部分留在下甲上,再削平边缘,使之形成比较平整的弧形,而上甲都要从中间脊缝处剖成两个半甲,再把半甲的凸凹部分和首尾两端削平。牛的肩胛骨则把它加工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将其整个刮平。其它用骨要求大致相同。
在占卜之前,对加工好的甲骨,先要钻凿,占卜时用加热的金属器件在钻凿处灼烤,待发出爆裂后,有了兆纹,即告占卜成功。正面爆裂的纹路,即卜兆,贞人就根据兆纹,来判断所问事务的成败与吉凶。之后,将其进行的情况和结果契刻在甲骨的正面,叫卜辞,当然也有刻在反面的。
一篇完整的卜辞,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包含叙辞、命辞、占辞、验辞,通常情况下还包含序数(或卜数)和兆辞。叙辞也称前辞,指整条卜辞前面记卜日和贞人名的文辞;命辞也称贞辞,因常以贞字起句之故,乃命龟之辞,是占卜的事类,也是卜辞的中心部分;占辞是视当坼定吉凶从而决定事情是否可行之判断和预测,属于占卜的结论部分,它与兆辞有区别,兆辞的构词法每每是一定的,因有约定俗成序数一二标明了先后灼龟二次的次序。但必须指出,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者包括序数等都具备的完整卜辞型式,其实并不太多。叙辞、问辞、占辞、验辞。字数也多寡不同,多则近百字,少则三、四字,一般都在二、三十字左右,在已发现的甲骨卜辞中,一般验辞较少,前三部分较多,多数卜辞只记有其中几项,如或记叙、命、占辞和序数、兆辞几项,或记叙、命、验辞和序数几项,或记叙、命辞和序数、兆辞几项,互有省略。
由于"归藏易"盛行于当世,且很规范,所以占卜家所遵从的范制应该都来源于"归藏易"。
三、甲骨卜辞即运用"归藏易"占卜的案例记录,是殷商时期的主体文化
据"甲骨学一百年"载: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其性质类别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5大类:
1、甲骨卜辞。内容大都以殷商王朝武丁以来下至商末各时王的占卜行事为主体,也包括数量不等的其他贵族家支的占卜记录。甲骨卜辞通常是在贞人灼龟命卜后,以一定的公文形式在甲骨上刻写下的相关文辞。每一条卜辞就是一个运用"归藏易"进行占卜的案例。
2、与占卜有关的记事刻辞
这类刻辞专署甲骨卜材的前期准备之事,如卜材的来源、甲骨的贡纳、整治及检视者、签名者等等。
3、特殊记事刻辞和一般性记事刻辞
这类刻辞一般都与甲骨占卜毫不相关。大抵属于铭功旌纪或颁事信凭意义的书刻文字,主要有人头骨刻辞、虎骨刻辞、或牛头骨刻辞、鹿头骨刻辞、牛距骨刻辞、牛胛骨刻辞、骨符等等。
4、表谱刻辞
这类刻辞主要有“干支表”、“祀谱”、“家谱刻辞”等,起备览查阅之用。表谱刻辞的载体,有单独刻于一骨或一甲上的,也有刻在己卜用过的甲骨或废弃骨料上的,还有的夹杂在甲骨卜辞之间,而后两者往往属于习刻或仿刻之作。
5、习刻
习刻之作为仿刻之作,通常是字体歪斜,书体浮浅,结构松散,大小失调,文不成句,行款紊乱,奏刀稚嫩,通版章法更无从谈起,内容凡卜辞、记事、干支表等等均有。用料一般都是利用废弃骨料或卜用过的甲骨。
大致说来,卜辞是殷墟甲骨文的主体,约占到99%,后4类合起来只占到1%左右,其中第三类最少,第二、四、五类的数量,均比第三类多出好几倍。可见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化就是易经文化,即盛行于当世的"归藏易"文化。因此说,"归藏易"文化在当时占主导地位。是殷商时期的主体文化。

四、"归藏易"易卦的表现形式——甲骨上的数字卦
"归藏易"在甲骨上的表现形式是由数字来表示的,许多甲骨上刻记有易卦,现已为考古界认同。在殷墟遗址四盘磨村出土的有数字卦象排列的甲骨有十二块,上刻有数字易卦十六卦。其中,1950年春在四盘磨村Spn小坑内发现一块卜骨,上刻三组易卦,即“+)( +∧+∧,)( ∧∧   )( +,+   +∧∧∧”三组,读“七八七六七六,八六六五八七,七五七六六六”。分别为未济、明夷、否卦,1967年-1977年,又在殷墟小屯村中、北、南先后发掘出14块刻辞甲骨,其中甲骨十片,卜甲四片。1973年出土一块卜甲,上面文字和“易卦”排列有序,为以往所罕见,是目前较为完整的“易卦”卜甲珍品。上刻有三组易卦,即右上为“∧+)(  九 ∧)(”,右下为“∧+ —∧+九”,左上为“+ +∧+∧∧”。右上读为“六七八九六八”,右下读为“六七一六七九”,左上读为“七七六七六六”,分别为蹇、兑、渐卦。在殷墟甲骨文中易卦发现较多,其它地方如江苏海安县青敦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松泽文化骨角,上刻有“≡×≡≡∧    ,∧=≡×≡—”两组重卦卦象。第一组读为“三五三三六四”,第二组读为“六二三五三一”。分别为遁、大壮卦。在歧山周原也发现了不少甲骨文数字卦象。周原齐家遗址出土六号卜骨上面刻有“—∧—∧∧)(”,背面刻有“∧)()(——)(∧九≡∧  ”“∧)(≡∧∧∧  —)( ∧)(       ∧)(==”等六组数字卦。沣西张家坡遗址出土卜骨上刻有“∧)(=)(——,)(=∧)(——,∧∧)(=∧,∧—∧∧∧—,=∧—=”等五组数字卦象。甲骨文数字卦经张政烺先生收集整理为三十三个数字卦象:坤、巽、兑、艮、离、乾、坎、益、节、涣、未济、大壮、无妄、升、蛊、乾、屯、小畜、明夷、未济、既济、艮、恒、蒙、否、剥、比、丰、中孚、渐、夬、震、坤。
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石器等器物上也发现刻有数字卦象,这些卦象与甲骨文上的数字卦象基本相同,都是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数字卦的写法也相同,数字卦有三字组,有四字组,有五字组和六字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和文章,甲骨文中已经有六十四卦中常见的贞、祸、亡、凶、吝等字,已有“天干”、“地支”、“五行”,并且有完整的“六十甲子”,以“六十甲子”来记载卜辞。甲骨文中还有明显的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的四象记载,比如甲骨文中“启龙”、“告龙”均为东方苍龙。
五、"归藏易"文化渗透到殷商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
"归藏易"文化渗透到殷商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于殷商甲骨卜辞记载的内容,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等,涉及祭祀、征战、打猎、出入、疫病、风雨、军伐、做梦、时日、生男、生女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国内外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学者经过百多年的搜集、整理、考证、缀合、辨伪、考释和综合研究,形成了专门的一门学科——甲骨学,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对"归藏易"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我们得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归藏易"的文化蕴藏。
甲骨卜辞的内容浩如烟海,涉猎广泛,现分类选出几例,为了简便、易懂,只将释文或大意列出。
年景丰欠方面的卜辞
"殷契粹编"907卜辞:己巳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大意为在己巳这一天,王进行占卜,今年商将有丰年吗?王检验说:占卜的结果是吉利的。东方的土地将有好收成;南方的土地将有好收成;西方的土地将有好收成;北方的土地将有好收成。
战争征伐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2064,卜辞的大意为:如果王和他的军队打入方地区的旧城,他能从左边还是从右边攻取它呢?
"小屯南地"2320,卜辞的大意为:在甲辰那天进行占卜,在“ 片? ”这个地方,牧的首领如果为先锋,首先进攻和攻取城是吉利的吗?
"小屯南地"N•190卜辞大意为:在第13天占卜,今天,我们应杀死召方的俘虏吗?
在第17天占卜,王应命令部族配合他进攻吗?
祭祀大典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236,卜辞大意为:应该在鼓声中献祭吗?还是不要任何牺牲?
在第30天占卜:应该击鼓而没有牺牲吗?
在第39天进行占卜:应该向死去的母亲献上人祭,酒祭,第二天行吗?
"小屯南地"N•3852,卜辞大意为:在第51天,占卜:第二天将祭酒吗?如果不在丁卯祭祀,在下一个六十天周期的第4天,将要献上多种酒类祭祀吗?
"小屯南地"2121,卜辞大意为:需要祷祝先母直至第5天吗?大吉。
"小屯南地"3035,卜辞大意为:在第60天占卜:应该赞美祖丁吗?
"小屯南地"2349,卜辞大意为:在第28天占卜,需要祷祝吗?用二升麦子,需要在辛那天用祭酒祈求祖先吗?大吉。要用一头牛。
"殷契粹编"482,卜辞大意为:是否需祈祷(并且)献祭两头牛,王即可(从神祗)得到辅佐?
心理和命运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N•3852,卜辞大意为,在第51天占卜:如果他出生并变成王(太子),王(现在的)将陷入陷阱里吗?
"殷墟书契续编"(1933)卜辞大意为“帝王不喜欢我吗?”或“帝王不喜欢我的属民吗?”
用人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2426,卜辞大意为:在第17天(占卜):在南方使用人吗?在北方使用人吗?在东方使用人吗?
"小屯•殷墟文字甲编"547:卜辞大意为:吉祥,可以使用。
大吉大利,可用。
天气预测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665,卜辞大意为:在第18天占卜:如果给倪献祭,雨将不会停止吧?没有献上牺牲,天将晴吗?
"小屯南地"N•2358,卜辞大意为:在第34天进行占卜:王将应该去夜猎吗?将不会遇到雨吗?大吉,真地不会下雨。如果不夜猎,他将遇到雨吗?如果在落日时分王外出,晚上回来,不会遇到雨吗?如果晚上回来,不会下雨吗?
狩猎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395,卜辞大意为:在第1天占卜:如果令众人打猎,他们会服从命令吗?
"小屯•殷墟文字甲编"3914,卜辞大意为:在壬申日(干支第9日)占卜,王问道,如果国王去狩猎,士卒(同他一起)去是否有灾?
"小屯南地甲骨"N•2386,甲骨卜辞大意为:丁卯日(干支第4日)占卜,次日,即戊辰日(干支第5日),如果国王去狩猎,是否有灾?大吉!
如不去狩猎,是否有难?吉利!
如去巡视领地(狩猎之地),是否有难?大吉!
如果“  ”这个领土用于狩猎,是否有难?吉利!
如果“  ”这片领土用于狩猎,是否有灾?
如果“   ” 这个领土不用于狩猎,是否有灾?吉利。
如果“  ”这片土地不用于狩猎,是否有灾?吉利。
学习歌舞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662,卜辞大意为:需要学习跳舞唱歌吗?好。
农耕方面的卜辞
"小屯南地"N•2291,卜辞大意为:戊王耕种盂田,是否需杀狗祭祀?
"小屯南地"N•2697,2,卜辞大意为:如在丧田巡视,是否有利?
"殷墟书契续编"228.5,卜辞大意为:如果大王命令众说,你们去耕作,是否会有好收成?时为十一月。
"小屯•殷墟文字甲编"3510,卜辞大意为:癸巳日(第30天)占卜,  问道:是否需命令众人进入羌国去开垦田地?
占卜时间和结果方面的卜辞
"铁云藏龟"298:卜辞大意为:吉祥,已搏获37只狐狸。
"甲骨续存"1•1644:卜辞大意为:甲子日占卜,王不再占卜,这就是结果,即这就是应遵行的路线。
"殷墟书契续编"1•39•9:卜辞大意为:庚申日(第57天)占卜,旅问,官员是不是不应在第二个月占卜。
税赋方面的卜辞
"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26,卜辞大意为:不应率众人一起向王纳税?
睡眠方面的卜辞
"铁云藏龟"26•3,卜辞大意为:壬午日占卜,王宣读占卜的意思是,会有梦。
生育方面的卜辞
"殷墟卜辞综类"7•1,卜辞大意为:在乙亥那一天进行占卜仪式,一占卜者问道:王说她妻子怀孕了,是好事吗?另一个占卜者说,是好事。
六、结论
综上所述,商代"归藏易"又称殷易,其卦名、卜筮方法均散见于出土的甲骨文中,由于"归藏易"本书已亡佚,因此可以说15万余片的甲骨卜辞本身就是一部"归藏易"的典籍,殷商甲骨片、青铜器、陶器、石器上的数字卦象应属于"归藏易"的范畴。
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商代唯一的最古老的"归藏易"典籍,甲骨上的易卦虽然只有三十三卦,但从甲骨卜辞的内容上看已经比较系统、比较广泛,比较集中,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学上发现的有文物可考、有文字可证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唯一典籍,因此可以证明,安阳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