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顶尖人材的易学〉观"
纵观"周易"传入西方以前的科技史,不难发现:天文学家,借用"周易"象数思维方法,显示星移斗转的周期;历法学家,借用象数描绘阴阳消长,物候变化的节律;中医学家借用象数人天统一的节度;乐律学家,借用象术表志、律吕损益的法则;古代治河水利专家,在统筹治理黄河、淮河、运河这样浩大的工程时,若无"周易"象数思维的锻炼,要使工程万无一失,简直不堪设想。
17世纪以前,许多科技创造,都走在世界前列,对这一现象,爱因斯坦深感“惊奇”!“奥秘”何在?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古代科学家们自幼受到"周易"思想的哺育,掌握了"周易"所提供的,与西方不同的易学思维方式。
事实说明,在古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周易"思维都曾普遍的加以运用。
环顾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焦点,归根到底,首先是人才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生产力弱,技术落后,是人的素质太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毛泽东同志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在扶贫救灾中,有首民谣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
可见,急于脱贫致富的民众,心中所渴望的一不是钱,二不是物,而是人,一个“好”字道出了是“善”:崇德广业,备物聚人,自强合众,居安思危,足以经邦济世的带头人。
目前,席卷海内外的“易经热潮”就是"周易"思想光大的回音。研易,探索宇宙奥秘,究象,寻求迷宫之门,易学工作者的心血,焕发了"周易"的青春,新易的思想又哺育了科技发展所需要的新人,是故,笔者确立了"周易"科技发展的桥梁这一命题,其核心,是以"周易"思想立身处世,掌据了"周易"思想模式就有了探索科学奥秘的钥匙。
今天论及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首先还须研究"周易"为21世纪科技人才成长,所提供必需遵循的做人原则,这一课题,对其他国家人才的成长,无不有借鉴和裨益。
一、做人,"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宇宙万物具有活力,是为人之道的根本。人为实现远大抱负,“通天下之志”("同人.像传")就应效法于天,行健而自强不息,甚至于“致命逐至”("困.像传")。这种“致命”,其价值,毛泽东同志评谓“重于泰山”。
我们的民族,就是在这种奋进精神鼓舞下,展开历史画卷,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贤例:
头悬梁,锥刺股;文王拘而演易;囚于坛而著"史记";断股写兵书;失明作"左传"……
到了现人,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鲜血,前仆后继,方志敏坐牢写"可爱的中国",夏明翰绝别"就义"诗……
当代,残疾青年张海迪卧床学英语,王国藩:“小车不倒只管推”,王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孔繁森“命逐藏胞山川……”。
假若人人都能效法于天,行健而自强不息,效法于地,“通天下之志”。试问那个国家能不富强起来,辉煌下去?
可见"周易"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修已之纲,是做人立身的起码准则之一。
二、做人,"易"曰:“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如果说“自强不息”是宇宙万物所具有的活力,那么“厚德载物”则是宇宙万物所具有的品质,二者相辅相承,圆熟了千姿百态的形体。人,还要效法于地,具备宽厚德性与负载万物的诚信品质。“厚德载物”:泰山积寸土,沧海纳万流。人法于地:“容民畜众”,("师.漠传")同心同德。毛泽东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相信群众”,不要“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文言传")。
如果不具备这种合众品质,下至邻里,上到单位、国家,岂能舒展畅达?
封建统治者都知“爱民如子”之道,而我们有的公仆却骑在百姓的头上,成为作威作福的老爷。为何?恐其失去了这一准则,结果“必有余殃”("文言传")。
三、做人,"易"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方大”告诫人们:做人要正直,要大大方方的做人,堂堂正正的立身处世,“言有物,行有恒”("家人.象传"),活的要有气节,“非礼弗履”("大壮")。正直,才能大公无私,正直才能使人民得到物质实惠,得到精神力量,做到“实受其福”("济济.象传"),“养贤及万民”("颐.象传")。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有些人失去了做人这一准则,结果怎样?
坑、蒙、拐、骗四起,假冒伪劣泛滥,民众:怨声载道!社会秩序混乱!试问科技发展,岂能安然?
四、做人,应成为羽毛丰满的凤凰
凤凰无毛,无异于秃鸡。以凤喻人,突出其治国理财,崇德广业的日新形象,德高望重,令人景仰,才有“百鸟朝凤”之象,才有凝聚力或感召力,成为楷模或典范,成为风流人物,一代天之骄子:王铁人便是,雷锋便是,孔繁森便是……。
有了这样敬业乐群,经邦济世的人,“盛德大业至矣”("系辞上")。
经邦济世的人:犹应记着"易"训:“太过”与“不及”。
他们明白:“太过”如同太阳一天24小时总照大地,万物该会有怎样后果?在这一自然法则的启发下,于是他们提倡,“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不要苛刻求全,以免弄得人们无所措手足,“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这是很大的危险!这一点,连扬州八怪的郑板桥都十分清楚。故亦疾书:“难得糊涂”。其理:“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悔而明”("明夷,相传")。“太过”于人:终以“圣人望于人”;“太过”于已:私欲膨胀,终毁自身!百姓道:不要把事“做绝了”!毛泽东同志说:“要留有余地”。如果浙江村干部要懂此理,怎会演出持枪收费毙命之悲剧?
反之,“不及”于已:自暴自弃;不及于人:草芥芸芸。人们不会忘记:党史上,极左极右的血的教训!
先哲留给后世一剂良方妙药“胜不骄,败不馁。”毛泽东同志以对偶句通俗了此方:“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并盯瞩道:“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可见,“太过”与“不及”,皆为不祥之兆。
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已成公论。"鼎•上九"卦指出:做人,应:“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玉铉在上,刚柔节也,”才是立身处世的恒久之道。
经邦济世的人:明白“闻过则喜,知过必改”之理。
凤羽随季吐故,人德应时纳新。
"益•象传"指出:“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在不断完善中使羽毛丰满起来,对此,毛泽东同志概括出一个“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并广泛应用于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强调了应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而拒绝别人帮助,同病人忌医忌药一样,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可见,此项亦是做人处世不可缺少的准则之一。
经邦济世人: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要团结和谐,“以同而异”"睽•象传"。经过长期实践后,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这是对"周易"“以同而异”的合众原则的具体解释。
要团结,并非好坏不分,一团和气。"师"卦指出:“开国成家,小人勿用,”如果“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必乱邦也”!
协调人际关系,要善于区别不同矛盾:“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解.象传"),只要达到以法正人的目的就够了。
搞活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宽松安定的环境,其中人际环境尤为重要。有则民谣写道:“公公厂长财务婆,儿子官居保卫科,亲家出纳兼工会,媳给公爹开小车”。"周易"对这种门户之见的家天下,对这种派性作崇的恶果,早已一针见血的指出:“同人于宗吝道也”!("同人.象传")
人际关系十分复杂:“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光大也”"涣.六四"团结得固如山丘,必须消除猜忌,“勿凝”,“志大行也”"豫.象传"。
"周易"作者,十分重视人际关系,毛泽东同志也曾作过比喻说:“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团结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这些有关论述不仅是立身处世的准则,还应视为管理者用人的高明艺术。
经邦济世的人: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易传"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一般人认为:革命胜利,本可高枕无忧,而毛泽东同志却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当我们顿悟了,方知此实为“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既济.象传")的高明之举。“有备无患”,便是“居安思危”的通俗解释。
在口头文学中,也有体验后的谚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当有时,”有的更直截了当:“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有人说:“这是提倡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弘扬节俭美德”,而没有看到“防患于未然”的深远意义。过河的小狐狸尚知“曳其轮”,故遇“濡其尾”的危险时刻才能“无咎”("既济.初九")。
看来忧患意识也是做人不可缺少的准则之一。
经邦济世的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所谓“经验”,毛泽东同志说:“就是实行政策的过程和归宿”。总结经验,即确立其正确与否,使人明智,每次总结之后才能上个新台阶。
"大畜卦.象传"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做到不犯,少犯或重犯错误;“敦艮之吉,以厚终也”("艮.上九•象传")毛泽东实践后,说:“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才能达到“永贞之吉”("贲.九三•象传")。
看来,善于总结经验,畜德兴业,也是做人处世必不可少的准则之一。
经邦济世的人:善“观民设教”,“观国之光”。
"观"卦象传主张:“观民设教”,“观国之光”,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举措,事前总是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熟知国情民风,即毛泽东说的“心中有数”,方能“有的放矢”。尤其商品大潮叠起的今天,此项显得更为重要。
不知国情民情,脱离实际,如同毛泽东所说的“闭着眼睛捉麻雀”,这是极坏的作风。
观民,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与群众打成一片,如"泰"卦彖传所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交即交流,交流可沟通心情,统一认识。为此必须“告公众”("益.六四•象传")即宣传群众,“以益其志”。(同上)
由此看来,“观民设教”不仅是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准则,同时也是管理者取胜的又一重要艺术。
今天换个角度:称"周易"谓立身处世之学,是因为他提出了具体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方法。其独到的思维法则,有利于科技事业的管理与开发。这些原则与方法并非杜撰,而是"周易"的作者们从长期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实践中提练与概括的结果。
我们学易的目的要求,"蹇卦.象传"说的明白:“以反身修德”进业,要求我们要“日新其德”("大畜.彖传")。
这些真知灼见,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吗?
由此看来,"周易"不仅是做人立身处世之学,也是管理艺术的宝库,是科技发展的桥梁,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钥匙。
"周易",她是“斩不断,塞不住,”而又永不枯竭的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源头活水,以她旺盛的生命力,沿着人类历史的长河,或隐或现地流向无穷无尽的未来……。
她哺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哺育着全人类!